17204711414
当前位置:内蒙古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地区动态

绿染青城满目春 诗意栖居入画屏

2020/3/12 11:05:52

评论:0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时节。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望去,是那怡人的“青城蓝”;环顾四周,是那喜人的“首府绿”。近年来,呼和浩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将建筑景观与山水景观融为一体,让城市“透绿见蓝”。春风十里,不及你手中那一抹绿。3月12日,正值第42个植树节来临之时,呼和浩特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出绿色邀请函,诚邀你我他,一起行动起来,加入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行列中,共同筑起一道“绿色长城”,努力让我们生活的这片美丽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生活更美好。

绿染雅玛图森林公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城乡绿色发展

今年,我市林业和草原工作将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造林绿化为主线,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大力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力争通过政策、资金、土地、科技等保障措施,建设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的国家级森林乡村10个,自治区级绿化美化精品示范村建设70个(含森林乡村50个),自治区级绿化美化精品示范县1个(新城区),建成森林旗县1个(托克托县),推进森林乡镇建设4个,稳步推进全市乡村绿化美化工作,行政村绿化覆盖率达25%以上。

加强乡村自然生态保护。加强乡村原生林草植被、自然景观、小微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及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全面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明确责任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对古树名木、风水林、珍贵树种等进行挂牌保护。对濒危和长势衰弱的古树名木,及时开展抢救复壮工作;发挥护林员、草原监管员巡护作用,落实巡护责任,抓好林草火源监管和重大病虫害灾情报告,及时组织除治,减少灾害损失。

增加乡村生态绿量。因地制宜开展环村林、护路林、护岸林、风景林、游憩林、康养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林网等建设。推进乡村绿道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托地形地貌,将农田、果园、山地、森林、草原、湿地、古村、遗址等特色景观联成一体,构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人文丰富、景观多样的乡村绿道网;开展乡村裸露山体、采石取土创面、矿山废弃地、重金属污染地等绿化美化。利用边角地、空闲地、撂荒地、拆违地等,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建设一批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小微绿化公园、公共绿地;开展庭院绿化,见缝插绿。有条件的可开展立体绿化,乔、灌、草、花、藤多层次绿化,提升庭院绿化水平。鼓励使用乡土树种开展乡村绿化美化,防止“奢侈化、媚外化”等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做法。

提升乡村绿化质量。科学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坚持以水定绿、适地适树。积极推广使用良种壮苗,优先使用当地苗圃培育的苗木、乡土树种比例50%以上;鼓励营造混交林,混交比例30%以上,加强造林后期管护,确保成活成林见效;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坚持分类施策,循序推进。对村庄周边缺株断带、林相残破的河流公路两侧林带、环村林带、农田林网等进行补植修护,构建完整的村庄森林防护屏障。让广大群众亲近、感知、享受森林。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结合地方传统习惯,发展具有区域优势的用材林及干鲜果、中药材、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推广林+草、林+花、林+菌、林+药、林+禽、林+蜂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培育林草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乡村绿色生态资源,用好古村落民居、民俗风情、名人古迹、古树名木、乡村绿道等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林果采摘、森林康养、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休闲观光项目,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白二爷治沙站:将绿色崛起的蓝图书写在沟沟峁峁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难睁眼,大风活埋人……”这是曾经的白二爷沙坝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善这一恶劣的生存环境,敢叫日月换青天,白二爷治沙站(前身是白二爷沙坝治沙专业队)所有队员披星戴月、战天斗地,将昔日黄沙漫漫、寸草不生的12万亩沙坝改造成今日的北疆林海屏障,把绿色崛起的蓝图书写在沟沟峁峁,成为全国闻名的防沙治沙典范。

上世纪80年代前,和林格尔县白二爷沙坝是全县境内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周围一万多亩农田被流沙吞没,村民被迫搬迁他处,形成了沙进人退的恶性循环。恶劣的生存环境让时任县长、全国劳模云福祥急在心中,他决定带领党员和120名青年组成的专业队与周边群众一道向风沙进军。白二爷治沙站抓住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大好机遇,经林业科技人员深入沙区认真调查后,编制了《和林格尔县白二爷沙坝治理方案》,对白二爷沙坝进行综合治理。期间,白二爷治沙站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争当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大家凭着一股韧劲,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在治沙工程中,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通过乔木和灌草前挡后拉、截干深埋栽植杨树和冒雨点种柠条等一系列技术模式,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造林种草保存面积达12万亩,将昔日茫茫沙海,变成了一望无垠的绿洲;过去荒无人烟的沙区,现有40多户当年的治沙队员在此安家落户。

一批又一批治沙人坚持和发扬“牢记使命、实干担当、科学求实、绿色筑梦、久久为功”的白二爷沙坝精神,劳作躬耕,用一滴滴汗水换来大漠里的绿色。白二爷沙坝的治理成为当时世界治沙史上的一个奇迹,英、美、法、日等国的20多名治沙专家慕名前来,对白二爷沙坝治理工程给予高度评价。一位外国专家曾感慨道:“没有这样的建设,就没有人类的文明。”

赛罕区:广泛宣传义务植树 提高居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

为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加快构建美丽、宜居、幸福的居住环境,赛罕区绿化办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防疫情”和“抓绿化”两不误,为全年绿化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2019年,赛罕区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形式,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身义务植树活动中,先后组织了4次大型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新建3块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营造“共青林”“万亩生态林”“中蒙友谊林”等多处主题纪念林,栽植造林类苗木82万株(丛),适龄公民尽责率达90%以上,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生态环境。

今年,赛罕区绿化办利用中小学网课进行绿化宣传。与教育部门合作,将义务植树宣传内容转换为动漫、视频等形式,融入中小学生网课;将义务植树相关内容融合不同学科,根据难易程度编入不同年级段的各种题型中,让学生在解题中熟悉义务植树相关知识。结合文体广播进行宣传。利用乡村广播大力宣传植树造林,推动植绿护绿爱绿活动进农村,动员村民在房前屋后、零星地块、路边、河边建设护路林、护村林、护宅林和村中小片林地,不断提高农村生态环境。绿化宣传进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在小区内播放义务植树音频、发放全民义务植树宣传画册、张贴绿化宣传海报、专业讲解义务植树尽责方式等,提高居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

清水河县: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转型升级

近年来,清水河县在大力开展造林绿化的同时,着眼于解决农民长远生计,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坚持向生态要效益,充分发挥县域地理气候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转型升级,大力培植经济林产业,加快后续产业发展,切实为贫困群众拓展一条致富增收之路。

清水河县内经济林长势喜人

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建设。2017年,清水河县全力启动实施了“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建设项目,项目分5年实施完成,项目覆盖全县8个乡镇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重点发展以海红果、大杏、沙棘、欧李等为主的优势特色树种,主要采取政策鼓励扶持农户及种植大户自行栽植、政府招投标投资建设、引进企业流转土地建设和引进公益组织(蚂蚁森林)等多种形式进行实施建设,全面构建起“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快全县脱贫攻坚步伐。截至目前,已建设完成扶贫林果基地56.2万亩。

探索开发林下种养殖业。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解决经济林抚育、管护等问题,该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户、种植大户、村集体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走以养以耕代抚且多渠道增收的发展路子。目前,全县有发展养殖鹿、鸡、鸵鸟、大雁的,种植黄芪、万寿菊、灵芝、蘑菇等林下经济且初具规模的个体、集体户13家,为全县林业产业发展拓展了一条新的发展路。

积极拓展林果旅游业。坚持将林果产业与旅游产业实现有机结合,在老牛湾旅游区、老牛坡红色教育基地、摇林沟生态旅游区等旅游景区的带动下,游客人数逐年增加。林家乐、林果采摘等产业健康发展,依托景区和林果基地共建成林家乐21户,户年均收入8万元左右,实现农户增收致富。

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厂:现代化花园式电厂入眼来

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厂地处和林格尔新区核心位置,于2013年11月开工建设,负责盛乐热电2台350MW冷热电联供机组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开工初期,提出“一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建设花园式电厂”的绿化目标。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一座现代化花园式电厂展现在人们面前。

京能电厂厂区绿树成荫

盛乐热电全厂占地面积24890㎡,全厂绿化面积121435㎡,绿化覆盖率达到54%,绿地率48.78%,累计绿化投资达1200余万元。目前,厂区内栽植常绿乔木4584棵,品种包括云杉、樟子松、油松、桧柏等;落叶乔木2401棵,品种包括国槐、卫茅、新疆杨、金叶榆、五角枫等;果树4078棵,主要有海棠、山楂、苹果、李子等;灌木529丛,包括丁香球、珍珠梅球、榆叶李球,牡丹、月季簪等;地被植物有侧柏、沙地柏、早熟禾、紫花苜蓿等,还引种了当地少见的玉兰、紫薇、木槿、石榴、枣树等树种。全厂植物种类已达到了76种,体现了物种多样化。厂区内埋设喷灌管线6000m,配套绿化设施较为完备。

如今,漫步厂区绿树成荫,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优良的绿化,不仅阻滞粉尘,阻隔噪音,还为企业打造了绿色文化品牌。

回民区东乌素图村:绿水青山“挖”出“金山银山”

回民区东乌素图村位于大青山前坡,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丰富的林果资源、植被茂盛的生态优势、“杏坞番红”历史人文优势,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市一张响亮的绿色名片。

风景怡人的东乌素图村

回民区先后在东乌素图村老园子建成乌素图古杏园,配套步道铺设工程;修建了从北二环至老园子长5.4公里的乌素图大道,修建了1.7公里的上下环路;建成3000米长的登山步道;改造了谦和果园、海红树园等58家农家院,东乌素图村已成功举办了多届杏花节。每当大地回暖、春意正浓之时,满山的杏花竞相开放,花香徐徐,引得周边的游客纷纷前来观赏。游客们既可以围坐在杏花园中欣赏美丽的杏花,也可以坐在乡村气息淳朴的农家院中品尝一道道美味的农家菜。随着旅游观光行业的稳步发展,东乌素图村从最初不知该如何用好绿色生态资源,到如今从绿水青山中“挖”出了“金山银山”,让这颗明珠愈加闪亮。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宋向华 通讯员 班春果

(图片由呼和浩特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提供)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17204711414
  • Q Q: 9566669
  • 微信: qq9566669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内蒙古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蒙ICP备11003757号  |  技术支持:凡上网络(v2023.2)  |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171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