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4711414
当前位置:内蒙古信息网  -  本地文章  -  地区动态

壮丽70年 呼和浩特经济高质量发展再铸辉煌

2019/9/24 13:54:36

评论: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呼和浩特市在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基础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焕发出新的现代都市活力,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9月23日,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经济数据颜值高  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升

   70年来,呼和浩特经济发展经历了起伏与曲折,但总体上保持较快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03.5亿元,是1949年的1045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3万元,是1949年的239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3亿元,是1949年的7200多倍。地方财政总收入从1949年的79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82.7亿元,增长6.1万多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7年位居27个省会城市之首。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呼和浩特建成区面积达到260平方公里,扩大了28倍,常住人口312.6万人,是1949年的5倍。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着力打造立体化、现代化的交通体系,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健全。

   在发布会上,统计局负责人发布了一组数据:1949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0.3亿元,粮食产量14.2万吨,家畜年末存栏39.8万头。201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0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40倍,年均增长5.5%;1949年,全市共有工业企业150户,工业总产值983万元,发电量426万千瓦时。2018年,全市工业企业已超过2600户,是1949年的17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3户,工业总产值1401.7亿元。发电量579.7亿千瓦时,是1949年的1.4万倍,年均增长14.8%;1949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714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5%。201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199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2850倍,年均增长12.2%,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8.7%,比1949年提高53.2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409元增加到2018年的46565元,是1980年的114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0年的142元增加到2018年的17190元,是1980年的121倍。

   科技事业从零起步  如今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市科技事业从零起步,不断发展壮大,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以后,科技工作在助推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

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在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上,围绕绿色种养殖高新技术集成示范、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技术瓶颈,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在新能源领域,通过支持新产品研制和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已形成了光伏产业链条;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科技需求,重点开展生态建设与修复相关技术的应用集成和示范;作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乳产业始终引领全国,相关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创新成果频出,得益于呼和浩特市采取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健全创新体系等一系列措施,1959年初,呼和浩特市每年财政科研投资约为200万左右。发展到2018年,全市全年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已达到1.5263亿元,较1959年增长达75倍之多。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家,自治区级高新区2家,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6家。共建成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三百余个,全市7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均建立了研发机构,成为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新引擎。

   市工信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呼和浩特市工业经济呈现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动能转换、质量提升的良好态势。从产业结构看,全市形成以乳制品、现代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为主导的优势产业体系,一些产业发展在全国甚至全球形成明显优势。从产业布局看,全市形成了以国家级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金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园区体系。从质量效益看,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901.7亿元,同比增长9.4%;利润总额实现206亿元,同比增长10.9%;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在全区的排名分别提升至第3位、第2位,工业经济运行的总体质量效益不断优化。从发展环境看,通过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全市出台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措施,培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企业、降低企业成本、缓解融资难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协作、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格局。

   深入推进“放管服”  多领域开启“一窗受理”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政务服务模式,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市行政审批局负责人对首府“放管服”改革方面的一系列举措和成效在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通报。按照“互认共享、减少重复”的原则,市本级总计精简取消各类证明事项近300项,有效解决了“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今年年底前,全市7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将能够在网上办理,努力实现一般事项“不见面”审批。并在网上提供550余份办事材料样例下载,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

   为了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集中审批服务,我市合理调整部门职能,组建成立了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将原来分散在21个市级部门的141项行政审批事项相对集中到一个部门办理,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在交管、人社、不动产登记等办理量大、与群众办事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推出了“政企合作”、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容缺后补、绿色通道、错时、延时服务和节假日受理等一系列“放管服”改革创新举措,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了登记服务便利度。针对项目落地难等问题,呼和浩特市实行了“拿地即开工”“项目承诺制”审批模式。

   在发布会上,记者还了解到新的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建设不断完善,预计10月搬迁入驻,届时政务服务事项全部进驻综合性实体政务大厅,基本实现“应进必进”。将全力打造一个功能全、服务优、智慧程度高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提升“一站式”功能,让企业和群众实现“只进一扇门,办成百件事”。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此条信息!
发布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点击更换图片
看不清?换一张
17204711414
  • Q Q: 9566669
  • 微信: qq9566669
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内蒙古信息网”版权所有  |  ICP证:蒙ICP备11003757号  |  技术支持:凡上网络(v2023.2)  |   蒙公网安备15010202150171号
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交易风险自负!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举报信息、删除信息联系客服